作為去年當選的市政協新委員之一,自行車公司董事長、“85后”委員陳閃通過對行業的深入了解,今年準備了提交一份關于空氣治理的提案,目的只有一個,希望本市在空氣治理方面能夠盡快出臺大氣污染防治法規,并倡議短途出行,少開車,多騎車。
“我不是環保,治理技術不是我的專長。我只是從我熟悉的行業角度來看,上海凈化工程,上海空氣凈化如果空氣質量不改善,對自行車行業的打擊,是毀滅性的。 ”
27歲的陳閃,上海自行車有限公司董事長。去年作為市政協新委員,他被分在“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界別”。同一界別的老委員多為 “父親生意場上的叔叔伯伯輩”。而他,是較年輕的那個。去年,初涉商界不久的他,撰寫了一份關于老品牌如何調整經營思路、更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提案。今年的提案初衷,來自所處行業的“尷尬”。因為今年霧霾天氣的高發和多發,讓博得眾多潮人青睞、擁有不少國際范兒的“C”計劃蒙上了一層無奈灰塵。而北京將出臺首部大氣污染防治法規的消息,又讓陳閃“來了勁”。
“在自行車產業的轉型中,我們做了很多努力,好不容易有了點起色,霧霾一來,再‘羅馬假日’的自行車,大家都不敢騎了。受到影響的不僅是銷售數字,還有團隊的士氣和心情。 ”陳閃強調。從父親那里接過后,中國(China)、經典(Clas-sic)、都市(City)、多彩(Colorful)、自行車(Cycle)和文化(Culture)為核心價值的“C”計劃,初戰告捷。通過網絡,這個經典老品牌,頓時洋氣時髦起來,吸引了一大批年輕粉絲。連GUCCI和CHANEL這樣的國際大牌,推出的復古自行車,都是標準“”經典款的影子。
事實證明,在交通狀況糟糕的大城市里,以自行車代步是一件有型又時髦的事。在倫敦雜志社上班的Ferragamo家族的千金就堅持以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,“在國外,自行車是一種生活方式。通過結構調整,也想換個活法,從傳統制造業,轉變成一個為政府和個人提供出行解決方案的半服務型公司。前兩天,我在網上看到,上海PM2.5污染有一半來自機動車尾氣。我相信,很多人是愿意接受少開車多騎車的出行方式。 ”
應對霧霾天,陳閃和他的團隊正在研發一種新型帶有過濾裝置的自行車。 “今后會有自帶空氣凈化器的自行車,騎車可以戴面具。但這終究是治標不治本。 ”陳閃說,作為霧霾天的“受害者”、自行車制造者和上海老品牌年輕的繼承者,呼吁立法治理空氣,他“義不容辭”。“北京已經有相關法規出臺了,那上海就能盡快更近。這兩座 ‘同病相憐’的大城市有著太多共同之處,北京的這張‘藥方’,一定有很多值得上海借鑒的地方。 ”陳閃表示,研究北京情況后,他還會進一步細化自己提案,并在兩會現場,特別是在現場咨詢說明會上,和有關部門的作進一步交流。 |